最新公告: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 > 媒体新闻

100双“广州之手”留手模永藏广州市国家档案馆

发布日期:2010-10-04   发布人:

转载自:广州日报>>2010年9月25日>>A4版   文/记者 廖靖文

http://gzdaily.dayoo.com/html/2010-09/25/content_1140654.htm  

其手印将拓印在广州市档案馆永久典藏

  寻找广州之手   

       这100双手,传承了千年的广州文化;这100双手,即使在茫茫人海中也难掩其耀眼光芒;为了这一刻,我们辛苦寻觅了16个月。

  由广州日报策划并联手广州市档案馆共同举办的“寻找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”大型活动,历时一年零四个月,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。经过群众推荐、个人自荐、网络投票、专业评审、社会公示等阶段,最终产生出100双传承广州文化的“巧手”、“撚手”、“妙手”、“能手”、“魔手”。

  经过一段时间的公示,结果近日正式出炉。这100双“广州之手”,既有广彩广绣民间工艺大师,又有炮制出岭南佳肴的名厨,还有仁心仁术妙手回春的名医。不久之后,这100双手的手印将拓印在广州市档案馆,永久典藏。

  一波接一波 高潮迭起

  为迎接2010广州亚运,弘扬岭南文化,广州日报在2009年6月开始策划推出“寻找100双传承广州文化之手”大型活动,旨在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各行各业心灵手巧人士,展现广州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进取精神。自活动的征集开始以来,广州市民踊跃报名或举荐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。

  第一波:工艺美术“巧手”

  活动第一波是评选工艺美术类的“巧手”,经过专业评审和网络投票,由广州文化名流组成的评委团对45名入围选手反复甄选,最终评出30双“广州巧手”。

  其中,有17位省级以上工艺大师,分别来自广彩、广绣、牙雕、玉雕等广州传统工艺的各个领域。此外,还有很多濒临失传的民间绝活,对抢救传统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。

  第二波:广州美食“撚手”

  食在广州,享誉天下。活动的第二波“广州撚手”就是要评选出广州饮食文化的代表。“撚手”的评选特别注重现场参与,举行现场厨艺擂台大比拼,以及广大市民参与的“亲子厨艺教室”。由参赛的各路好手,为市民传授厨艺,并接受“挑剔”的广州民间美食家的试吃点评。

  最后由美食专家组成的评委团,对入选的50强名厨进行严格筛选,结合网络投票的结果,最后评选出30名大厨,授予“广州撚手”称号。

  第三波:妙手能手魔手

  第三阶段的活动评选的是人体医疗及美容美发类的“广州妙手”、修理制造类的“广州能手”和创意类的“广州魔手”。经过网友网络投票和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评选之后,从参赛者中选出57名入围选手。

  最后,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、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、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(陈家祠)馆长李卓祺、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、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何伍爱、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刘军、广州日报社相关负责人等8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57名入围选手反复甄选,最终评出40双“妙手”、“能手”、“魔手”。

  “好手”太多 专家难割爱

  此次评选,到底有着怎样的评选标准呢?简而言之,获胜者所属行业必须体现广州文化,其技艺又必须代表一定行业高度,因此,评选既要考虑门类的多样性,又要考量入选者技艺的行业高度,这让评审团煞费脑筋。

  同是传统工艺的大师,孰优孰劣?同为岭南美食的佼佼者,如何定夺?同是医术精湛的名医,怎样取舍?来自广州各个领域的专家评审团对每一位入围者的作品和“威水史”都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后,不得不忍痛割爱。最后,评委们用投票器进行无记名投票,分别评出了100双“广州之手”。

  除了将被授予精致牌匾和证书,这100双“广州之手”的手印,不久之后还将被拓印在广州市档案馆,其作品、事迹亦将由档案馆收藏,永久向公众展示,作为传承广州文化的历史印记流传下去。

  评委点评

  对发扬传统、宣传科技起带动作用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:

  对发扬传统、宣传科技起带动作用

  此次广州日报举办“100双广州之手”系列活动,挖掘出很多不为大众熟知的各行各业心灵手巧人士。评选的要求很高,既要具有岭南文化特点,又要具备高超技能素养,还要在业内得到广泛的认同。为此,广州日报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评选的结果令人信服。这次评选活动,在新时期内很好地把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机结合起来,对发扬传统技艺、宣传现代科技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。

  借此契机 进一步整理文化成果

  广州市档案局局长何伍爱:

  借此契机 进一步整理文化成果

  广州日报举办“100双广州之手”活动,为挖掘广州文化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。“巧手”、“撚手”、“妙手”、“能手”、“魔手”的设置包罗万有,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去审视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要看到,部分传统技艺濒临失传,需要政府部门加大保护力度、出台促进的举措才能更好发展。作为档案部门,我们将进一步收集、整理、保管和利用好这些文化成果,配合媒体更好地推广和宣传。

  让社会重新认识双手的价值

 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(陈家祠)馆长李卓祺:

  让社会重新认识双手的价值

  广州日报举办“100双广州之手”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创意!长期以来,社会上比较重视理论性成果,由双手默默耕耘所创造的价值反而很多都不为大众所熟知。此次评选,让社会重新认识双手的价值,尤其广州人有“敏于行而讷于言”的传统,能够让市民广泛参与,专家专业评选,挖掘出双手所带来的重要意义。这不只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荣耀,更是对岭南文化的弘扬,将传统与现代结合。

 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

  广州大学教授、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博士:

 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

  广州日报举办“100双广州之手”活动,对传承广州文化、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。“100双广州之手”的分类合理,各有侧重,既有传统技艺、又有现代科学技能。除了为大众所了解的名家大师,还发掘出很多默默耕耘的民间工艺传承者。希望类似这样的传承岭南传统文化的活动能继续举办,进一步保护和发扬创新。

  “广州之手”

  评选过程:

  群众推荐——个人自荐——网络投票——专业评审——社会公示

  评选标准:

  获胜者所属行业必须体现广州文化,其技艺又必须代表一定行业高度,因此,评选既要考虑门类的多样性,又要考量入选者技艺的行业高度。

转载自:广州日报>>2010年9月25日>>A4版   文/记者 廖靖文

http://gzdaily.dayoo.com/html/2010-09/25/content_1140654.htm

上一篇:慧聪网报道:真朴苑 中国传统押花艺术首家优秀品牌 下一篇:重阳节,真朴苑押花画延续传统自然绿色低碳生活价值观